浙江诸暨利用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江云 通讯员陈媛 近日,浙江省诸暨市环江实验室成功完成手投无人机试飞。该无人机采用3D打印技术,实现超低成本制造。未来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光电吊舱,实现不同环境的高效实时监控。作为诸暨市政府、浙江大学、浙大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约的科技创新平台,环江实验室自2023年成立以来已孵化科技企业22家,并与9家企业建立了联合研发中心。浙江雷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环江实验室吸收合并的公司之一。公司及实验室与RY共同建设先进飞行器研究中心,致力于智能无人系统测试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据该公司技术总监介绍,目前处于中试阶段的创新产品“不稳定风场发电机”获得了价值500万元的订单。 “研发中心汇集了R&D研发人员和技术业务人员,共同围绕企业面临的卡点、难点进行科研攻关,当技术突破后,可以直接在消费企业上进行测试,形成‘企业提交答题、平台解答、测试问题的工作坊’的闭环机制。”该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孙树健是首批加入环江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之一。 “与只做研究或只注重产业化的机构不同,环江实验室不仅保持了科学研究的同时,也有效协助技术的实施。 “双管齐下,大大缩短了科研成果从创意到产品的周期。”在诸暨的两年时间,孙书剑感受到的是当地的“链条与产业链双向强化”模式。现在,孙书剑带领团队研发微纳星目录飞船,借助“链条与产业链双向强化”,团队将在今年年底通过企业加速成果产业化。
上一篇:“体育+”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增值经济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