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基金“长期货币、长期投资”助力科技创新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日,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独家金融机构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核田湾核电股权投资基金,并完成首笔投资。该基金将支持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和江苏徐圩核能供热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在推动创新科技、加快新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指引下,保险业的耐心资本正在成为支撑突破性发展的重要力量。高度重视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险资金凭借规模大、资源长期稳定的独特优势,积极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为创新科技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水源。保险资金的特点适应了科技变革的需要。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前沿技术探索,往往具有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等特点。很多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科技穷人,都面临着“不敢或不愿意通过传统金融渠道投资”的困境。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责任期限长,追求长期稳定收益。这非常多h符合技术创新需要长期资金支持的特点。安联保险资产管理股权投资主管杜毅表示,到2024年底,我国保险资金平均负债久期将达到13.19年,与科技公司平均12年的保存发展周期非常吻合。这种“长期投资”的特性,让保险资金能够克服市场短期波动,陪伴科技公司走过研发的“死亡之谷”。特别适合支持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周期长、投资高的技术难领域。在集成电路领域,2023年11月,国寿资管启动设立“国寿-上海1号股权投资计划”,投资规模约11.8亿万元。以S股投资方式收购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权。该基金的基础资产均为我国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的主要业务。本次投资相当于对2016年以来优质集成电路企业的一揽子资产组合进行一次性投资,可以更好地解决创新科技领域投资早期风险和后期估值过热的问题。华泰资产于2022年成功推出“华泰-华登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股权投资计划”,通过与半导体领域知名投资管理公司合作,将保险资金投资于战略新兴产业。该基金聚焦产业创新升级和高端制造,投资项目涵盖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工艺装备、第三代半导体等。比如,2025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银行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创新科技。保险公司开始设立私募保障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开展“贷款+对外直接投资”等业务支持科技企业; 2025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股权资产监管比例的通知》,提高股权资产配置比例上限,进一步拓宽股权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资本,提高投资创投基金集中度,引导保险资金加大股权投资力度。聚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精准高效释放新生产力。中国九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晓辉已经认为,保险资金作为以清醒、专业、注重基础着称的“价值猎手”,也能倒逼科技企业摆脱技术难题,逐步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应用。同时,险资通过组合投资、阶段性注资、投后管理等手段,将科技项目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可评估的风险,用“稳中求胜”的投资逻辑,在技术创新成功后锁定丰厚的复利回报,产生长期共振价值。丰富资金来源的不同路径 保险业金融机构的投资资产类别资产涵盖债券、股票、基金以及权益基金、股权、信托产品、房地产、衍生品等,已成为投资范围最丰富的金融机构之一。杜毅认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需要以“长期主义+价值发现”为核心,通过科学的投资组合和多样化的投资策略,精准引导创新科技领域的资金。这不仅需要加强投资研究能力、优化风险定价模型,还需要与政府、创投机构、科技企业构建生态合力,真正发挥耐心资本的引领作用,为建设科技强国注入可持续动力。一是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有机结合。一方面,保险资金通过直接股权投资,为高端企业注入宝贵资金。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广阔的优质科技企业,成为其长期发展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保险资金也以有限合伙人的身份积极参与市场龙头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该模式可以利用专业投资机构充分的市场敏锐度和深厚的行业资源,对处于阶段和初创期的“小而美”、“硬技术”企业进行精准灌溉,有效弥补保险资管在项目前期探索中的短板,实现企业从“幼苗”到“参天大树”的全生命周期。二是多资产类别协同发展 例如“股票、债券、基金和另类”。保险支持科技金融的资管工具箱不止股权投资。面对科技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保险资金通过认购创新科技企业债、财产支持计划等标准产品,为企业提供重要的流动性支持和债务融资渠道。与此同时,保险资金积极参与公共基础设施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投资,为5G基站、数据中心、智慧交通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这种跨资产类别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让保险资管能够根据科技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提供更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新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一江认为,对创新科技的支持不是单一的资本投入,而是围绕“培育、投资、管理、清洗”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投资和产业生态系统工具箱。在支持科技创新的坚定路径上,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资金提供者,而演变为资源整合者和战略赋能者。不少保险资管机构利用各类投资成果,持续为科技创新提供血液和氧气。例如,华安资产不断加大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通过产品持有的科技主题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数量增至64只,规模15.41亿元,涵盖新能源、节能环保、制造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重点领域。七月后2025年,建信保险资管将持有科技创新股票资产62.04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基金61.71亿元、科技创新投资投资基金51.45亿元。是科技金融领域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培训。把握好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当前,保险资金基本保障的高要求与现代技术的高风险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现代技术自然伴随着高风险和不确定性。保险资金运用的首要原则是安全、稳定。如何在变革的“进取”与支持与金融安全的“善”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考验着行业的智慧和决心。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雪梅表示,平衡之道ce的风险与回报在于:一是加强投资研究能力建设,提升对科技型企业的研究深度。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集中度,成立专门的科技投资小组,集中研究力量,加强对新兴产业的研究深度。同时,通过与行业一线专家的密切沟通,监测技术进步和变化,建立勤勉的行业理解机制。二是优化投资策略,避免投资过度集中于单一公司或领域,广泛投资泛科技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芯片、通信技术、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医药等,通过多元化技术创新领域分散风险。投资。三是注重安全边际,选择在科技创新公司估值较低时进行布局,以降低风险。四是提高投后管理能力,加强投后监测服务,开展动态风险监测和管理。人保资管通过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平衡科技风险控制与稳健的投资回报要求。在投前阶段,进行严格的合规审查和尽职调查,确保项目投资合法合规;在投资阶段,通过流动性管理、信息披露和道德风险防范等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投后阶段,采用持续的投后管理和灵活的退出策略,确保资金回笼和项目的成功退出t。通过这种系统化的风险控制理念和方法,我们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运行和投资者利益的成功。陈一江认为,保险融资仍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短板:一是专业技能深度有待挖掘。与市场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创投机构相比,保险资管在一些硬核技术领域仍需持续交付投研能力和早期项目筛选能力;二是市场化机制有待畅通,部分机构内部考核、激励约束、容错机制相对严格。相比不断变化、竞争激烈的资本生态,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三是拓宽退出渠道。当前股权投资的流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首次公开发行,需要更加多元化的退出渠道,如并购、基金市场等,提高资金回收效率。展望未来,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的作用将更加重要。业内人士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支持机制,如完善估值体系、畅通退出通道、加强风险管理等,打造良好的生态系统,让保险资金更有安全感,更深入地支持科技创新。保险管理机构也需要不断提升科技行业的专业研判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真正做到“懂产品、敢投资、敢管理”,在科技创新伴随增长的过程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动力。
(E总编:关静)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
上一篇:打响“三秋”保卫战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