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如何看待“每3度电,就有1度电”的绿色电力?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 杜雨蒙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包含1度电绿色电力。”在此前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王洪志做出了名言,体现了我国能源结构的深刻变化。绿色电力比重的提升是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关键是要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同时促进产业升级和造纸民生协调发展。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在笔者认为,“每用三度电换一千瓦时绿色电力”是供给结构优化、政策引导加强、消费转型加快三大主要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现代技术为我国能源安全供给和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强劲动力。 “十四五”期间,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装机容量、成本控制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每年新增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已进入“亿千瓦级”规模,持续跨越11亿级水平。总装机容量从2020年的5.3亿千瓦增至今年7月底的16.8亿千瓦,年均装机容量l 增速达28%,占“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80%。总体来看,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从40%提升至60%左右。同时,为进一步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波动性问题,加快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十四五”以来,新型储能产业持续发展。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设运营新能源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装机容量占全球总容量的40%以上,有力支撑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储能应用新效应逐步显现,为占比提升提供主要支撑绿色电力离子。二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有关部门陆续优化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体系、完善绿色证书制度、深化以新能源市场电价为重点的改革,不断完善新能源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以绿色证书制度为例,一方面,国家能源局持续深化供给侧全范围绿色证书发放,完善电量征收和报告机制,完善绿色证书生命周期闭环管理,落实绿色证书核查和注销机制;另一方面,从需求端看,正在努力拓展应用场景。绿色证书,继续推进绿色证书强制消费,提出更多主要耗能行业绿色用电量比例,使用绿色核算证书。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累计发放绿色证书18.78亿张,其中可交易绿色证书12.77亿张。总体来看,绿证制度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打通了绿电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为绿电比重提升注入强劲动力。最后,消费端绿色转换需求的持续增长,为绿电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普及率不断提高,直接拉动了绿色电力的需求。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占汽车总数的10.27%。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29.1万辆。这也意味着,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4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不仅减少了交通领域的碳排放,还通过按需充电直接激活了绿色电力市场。国家能源局数据还显示,“十四五”以来,电能占最终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总体而言,“每3度电换1度电”并不仅仅标志着阶段性崩溃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同时,也从战略高度展现了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在实际生产力上的深层逻辑:技术创新驱动循环绿电链条转型、饮水变化市场假设的保存三大主要驱动力共同构建“生产-消费-消费”的绿色能源生态系统。这一变化不仅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通过产业升级与改善民生良性互动,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未来,随着新能源存储技术的出现、绿色电力市场机制的完善以及绿色消费理念的深入,希望在增加电力占比的过程中,我国绿色电力建设将进一步加快,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向绿色低碳、高效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上一篇:教育部发布10项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