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ESG实践从“合规披露”走向“主动布局”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田鹏 进入11月,A股市场对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培训的热情持续不减。航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发稿,已有36家企业首次披露或更新、修订ESG管理体系,涵盖新能源、高端制造装备、金融、消费等多个行业。一个引人注目的注脚是,上市公司ESG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从披露合规走向主动布局。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总指导下,上市公司在推动创新科技、实现绿色转型、促进共同繁荣的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环境、政府(ESG)是构建企业长期韧性、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上市公司ESG实践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提升,是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和企业觉醒三大因素共振的必然结果。展望未来,随着逐步构建中国特色绿色标准管理体系,ESG将成为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四宣言”。这不仅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广泛的价值判断范围,也将推动上市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不断努力。在创新科技、绿色转型、共同繁荣领域,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长期动力。实践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发展。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ESG实践呈现出多点发展趋势。不仅不断拓展产业范围和业务类型,而且实现了技能从分散化向制度化、数字化、价值化的全面深化。从范围上看,ESG实践形成了全行业渗透、大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格局。中国上市公司协会9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已有2462家A股上市公司自主编制并发布2024年维护报告,整体发布率上升比上年提高5.72个百分点。其中,A+H股公司退出率达到100%,沪深300指数公司退出率达到97%,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工业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退出率超过70%。从实践深度看,A股企业ESG主动布局意识显着提升,围绕体系建设成熟、数字化能力强化、增值效应释放三个维度加快升级转型。具体来说,在制度层面,越来越多的共享企业将ESG理念纳入企业战略顶层设计,建立涵盖董事会、管理层、高管层的三级管理架构,明确管理部门的ESG职责和考核机制。以2025年为考试具体而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85家A股公司披露了ESG管理制度(包括初次披露和修订发布),进一步推动ESG管理稳步走向规范化。在数字化层面,A股公司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升在碳排放核算、供应链ESG风险监控、项目绩效监控等方面的数字化能力,提高ESG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也为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监控提供技术支撑。例如,10月30日,杭州第一应用材料有限公司发布《ESG工作组工作规则》,明确负责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负责第一应用材料ERP、SRM等系统的开发和持续改进,提高第一应用材料的工作效率。内部管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价值层面,ESG成为企业与资本之间的重要纽带,价值创造的影响不断凸显,形成良性循环生态。随着ESG投资理念的普及,资本市场更加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ESG绩效成为资本配置的主要考虑因素。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市场ESG相关指数已达500个,其中年内上涨455个,占比91%,充分说明ESG表现良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在接受《每日证券》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周期利好效应不断显现的同时,预计未来我国ESG的参与者将持续扩大。首先,更多上市公司将逐步将ESG纳入战略规划,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相关债券等积极筹集资金,实现自身绿色转型,带动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关注ESG投资。其次,预计未来,随着相关教育的提示和产品吸引力的提升,个人投资者参与ESG投资的热情和比例将不断提高。生态不断完善的背后,上市公司的积极行动离不开政策、资本、中介机构等各方构建的高效市场生态。近年来,随着ESG相关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资本激励机制的逐步完善,ESG发展的“土壤”不断肥沃,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练习。一方面,政策面“硬约束”与“软引导”相结合,为ESG发展指明了方向,树立了坚实的路线。例如,将于2025年7月1日实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方案》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当按照证券交易所规定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志着ESG信息从企业社会责任范围上升到监管约束层面。此外,多地出台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明确将ESG绩效与绿色信贷、财政补贴、优先评价等挂钩,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资本“用脚投票”成为ESG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金融业。工具的不断丰富和创新应用,为ESG实践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产品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到ESG主题基金、碳中和ETF等不断拓展。以绿色债券为例,数据显示,今年共发行上市绿色债券316只,总发行规模2567.4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发布数量和规模分别增长22.48%和20.83%。此外,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也完善了ESG生态的“链条”。 《报告》指出,ESG投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投资机构不断推动ESG因素深度融入整个投资决策流程和产品创新。 ESG评级体系在市场竞争和监管的指导下更加趋于合理和规范。修订、数据质量和透明度方法不断改进。围绕ESG的金融服务、咨询服务、数据和技术解决方案市场快速增长,形成了支撑ESG生态健康发展的专业服务链。四川证券研究所所长陈力认为,基于ESG实践的发展和我国的实际,未来我国的ESG实践将呈现三大发展方向:一是产品创新将从单一工具持续向场景化解决方案、碳金融衍生品发展;二是市场参与层面从机构主导转向普惠,以“ESG+养老”为代表的普惠产品范围将扩大;三是产业赋能水平与实体经济深度对接,通过绿色技术等创新强化,推动光伏、储能等“三新”产业链绿色转型。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
上一篇:打造自动驾驶出行新生态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